时间:2021-3-13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
留言福利主题

需要时尚实习生2枚,欢迎自荐!

Hello,我们又见面啦:)

《舌尖上的中国3》被骂惨了,搞得我忍不住刷了几集,我同意大部分网民的意见。

舌尖上的朋友们

说起来,跟《舌尖》系列还有一点点渊源。在这个系列还没大火的时候,就通过央视的朋友认识了之前的总导演陈晓卿。很多年前,杂志要做一个“美食雷达”的专题,要找各个城市会吃的人做采访。当时这个朋友就说:“我这哥们很实在,如果是感兴趣的题目他会很配合。”结果后来的采访确实是这样,陈导靠谱又认真。

去年在广东某地,又和陈导见面,当时就知道他要离开央视了,而且不时看到他与小宽、董克平等行家们活跃在广东,知道他们要为新的作品准备。写下这篇文章时,已经看到预告片了,实在人又做实在事,我跟大家一样,很期待。

有一位朋友上了《舌尖3》,就是那位做汤外卖的广州姑娘,郑雅甄。(她还点评过我们前几期推文连李宁都时髦起来了,商场货还要维持你高贵的丑陋吗?,没想到那么快就红了!)

从前印象中她是一个前卫的美女,很多年前,杂志做情人节专题,我们想要一对清纯又漂亮的男女赤裸上阵拍封面。她二话不说就和朋友漂亮地完成了任务。我对这个面相清纯但又敢作敢为的姑娘刮目相看。

所以,当后来知道她转行煲汤,也是惊讶。毕竟在家煲汤可是一个贤惠女子的行为哦!从创业开始,这位美女就身体力行地演绎何谓广式务实,我看着她亲力亲为地煲汤,送外卖;没有像其他创业项目那样盲目扩大规模,行事非常低调,期间自然有各种艰难的摸索与思考,可以想象其艰辛。

舌尖上的中药口红,靠谱吗?

所以,换个角度,是不是任何事情都有值得琢磨的角度?例如,同一集里出现的中药唇膏,也引发了我的好奇。

片中说到一个女生在学中医的过程中,给自己研发了中药成分的唇膏。播出之后,遭到很多网友的扒皮。

其实,对于时尚圈来说,自制唇膏早已不新鲜了。

我自己就购买过一些手工工作室做的唇膏,其实使用起来还好,唯一缺点就是容易变质,这跟商业品牌对比的话,是一个硬伤。

雪梨的HICC之前有一个手工护肤品牌进驻,有一天我看到她的唇色很好看,一打听才知道唇膏是手工制作的,当时就立即买了一款。涂起来很滋润,上色也不错,售价不过几十块。当时,雪梨就叮嘱:“你要赶紧用,因为没有放防腐剂,所以几个月就要用完!”

几个月用完一支唇膏当然是不可能的,所以最后这支唇膏就成了这个样子,膏体软化不成型,而且有异味变质,已经不能用了。

同样以无添加著称的新西兰品牌KM,用后半年则完好很多。

无门槛的DIY唇膏

现在大城市都很流行周末手工班,其中自制唇膏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类。我研究过他们的课程,其实做法也很简单。

主要成分如下:

做法也很简单:

3克液体油加1克美国色粉,用研磨刷搅拌30分钟。

研磨2小时后加入了蜂蜡跟树腊,隔水加热至融化,然后加入维生素E快速搅拌均匀。

出锅立马倒入模具里。

把口红管套模具上,然后拨出,口红就完成了。

现在,很多爱下厨的妈妈,都会用这些原来做一些自觉安全的润唇膏自用,可以说是蔚然成风了。

你可以在网上买到整套DIY工具。

其中,比较关键的成分是一种叫美国太阳色粉的东西。它是一种可以吃的植物染色原料,某宝都可以买到,但真货不多。所以,唇膏真的要做到可以吃的地步,没那么容易。

它还可以做睫毛膏之类的其他产品。

无添加唇膏第一大牌,真的百分百安全吗?

说到可以吃的唇膏,大家自然就会想到新西兰的KM,它可以说是唇膏界最有名的天然品牌,我之前也安利不少,用得也算顺心。

不过有关KM的唇膏是否百分百天然,前段时间,看了知乎一个帖子:
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

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